12月3日下午,在课程主讲老师林晖副教授的带领和助教陈楚敏老师的协助下,语文教学实践工作坊第三期学员、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生代表、专业见习小组成员一同来到了广州市第七中学开展校外教育见习活动。

(广州市第七中学校门)
本次见习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旁听广州市正高级教师邵长思老师的公开课,授课主题为“读懂·答对”诗歌鉴赏复习课,;第二部分是由邵老师主讲的围绕“设计诗歌鉴赏复习课”的主题座谈会。
1 睹风采:走进课堂

(邵老师授课风采)
这次观摩的内容是邵老师以“读懂·答对”为主题的诗歌鉴赏复习课,授课对象是高三理科班学生。邵老师将诗句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以四个选择题作为课堂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感受到古诗的实用性与趣味性,从而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同时,在难度由浅入深的题目中,促使学生认识到读懂古诗的重要性,为备战高考夯实基础。


(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课)
为了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邵老师紧扣“读懂”的主题,以理解留白、倒装和情景关系三个知识点为课程难点,以精心准备的六首古诗为例,从已学的知识出发,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学会判断写作角度、调整语序、用现代文翻译古诗、判断情景关系。
为了让学生将课上所学的知识通过练习内化成考场上应变的能力,邵老师以两道诗歌鉴赏的模拟题作为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最后,邵老师对课堂进行小结,总结了“读懂诗歌、紧扣要求、依题作答”的答题步骤,强调学生应在课后通过练习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邵老师一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以谦和的态度倾听每个学生的答案,偶有不当之处,老师往往能以春风化雨的方式点拨学生,引导学生向正确方向思考。邵老师所展现的睿智、儒雅的“大师风采”,让台下见习的同学十分敬佩,更激发了大家对成为优秀人民教师的向往。
2 取经验:名师分享
在公开课结束后,邵老师以诗歌鉴赏复习课教学设计为主题,向参与见习活动的同学分享了备课心得,并对同学们的提问进行答疑。
邵老师以他带的高三班级为例,给我们提供了备课的两大方向。第一是分析学情,要清楚地了解班级整体的情况,掌握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据此定制相应的教学设计;第二是要根据当前复习的进度和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及时修改教学方式。
比如在本节诗歌鉴赏复习课的备课时,邵老师会以4:1的比例分配讲授“读懂”和“答对”两部分内容所需的时间。针对理科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邵老师在课堂导入部分精心设计选择题环节,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设置教学难点时,要在学生可能出现理解困难之处搭建好“桥梁”,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邵老师还说,课堂教学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许多无法预料的情况,但是教师要在这些遗憾中汲取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同学们在向老师提问)

(现场师生在认真听讲)

(工作坊班长赖晓君同学代表向邵老师赠送纪念品)
3促提升:三立足课堂特点
在邵老师分享完毕后,林老师进行了活动总结,她认为邵老师的课堂体现了“三个立足”的教学特点。第一,立足于学情,真正做到回归学生本身,通过课前测验的方式,从学生的已知、未知、可知三个维度出发,给我们展现了“科学的语文课堂”的风采;第二,立足于语文学科本身,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的效率低、花样多的情况,邵老师更加注重回归到学生材料积累、新旧知识连接、思维训练上,重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第三,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正面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真正做到教书与育人浑然一体。

(工作坊成员合影留念)
走进百年名校,扑面而来的是底蕴风貌;走近名师课堂,如沐春风的是“真语文”风采。三尺讲台虽小,但是走上容易,站稳难,人民教师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均需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