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推动性爱网
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性爱网
举办了一系列师范生与教育名师面对面的活动。12月29日下午,文学系请来了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陕西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导师李旭山,在文清110阶梯课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主讲“思维训练与语文教学”专题讲座,文学系书记蒋艳萍主持了这次活动。

(蒋艳萍副教授主持)
针对语文学习思维活动的特点,李旭山老师提出了“前素养”这样一个语文教育新概念。他指出,“前素养”是相对于“核心素养”而言的、学生原本具有的素养,即“好奇”“敏感”“想象”和“质疑”。这四要素就是教育工作者在语文教学中需要保护和发掘的学生的“语文前要素”。“语文素质可以在学生们爱写、会写、爱读、会读等方面体现出来”,他指出,“学生认知活动的动力和基础是语文的‘前素养’,是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

(李旭山老师演讲)
明确了“前要素”的重要性,重点是懂得如何保护和发掘学生的“前素养”。李旭山老师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来说明“前要素”在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的积极意义;四个“前要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既相互渗透,又相互关联,可以组合运用。李老师通过分析《江南春》《红楼梦》《水浒传》等一系列作品,指出教育者应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好奇”使学生感受语文的新与异,在对文学作品的“敏感”的驱动下,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反复品味,通过“想象”捕捉画外之画、体会画外之情、延续画外之情节,再针对作品中不合理处发出“质疑”并解决“质疑”,从而进行“语文前要素”在语文教学中的循环。

(同学们认真听讲、做笔记)
李老师讲课过程,不少同学积极回应,最后环节,在场的同学们积极提问。对于“前要素”如何与语文阅读写作教学结合、如何在落实“前素养”的基础上保证课程任务完成度等问题,李老师强调,评判教学成果的标准应当有弹性,不能以固化的经验与思想去束缚学生,在今后开展教学时,教育者应该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以学习语文的初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在场同学积极提问)
最后,语文教育教研室主任林晖老师感谢李老师并做总结。她指出,李老师的讲座有助于大家更深入地理解“语文核心素养”,有助于启发师范生思考思维训练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思考未来语文教学的深层次需求。“未来的教学不需要教师死板地复述课本内容”,她强调,“同学们应该多思考、多尝试如何将‘前要素’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使语文教学完成向策略教学的转变”。

(林晖老师总结)
同学们听后表示收获满满,渴望着进一步学习,并尝试把在讲座中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通过对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语文前要素”的保护和发掘,并把思维训练的理念贯穿于语文教学和自我提升学习之中。

(教师合影)

(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