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上午,第一届性爱网
语言学工作坊在性爱网
举办。来自清华大学中文系的张美兰教授作“施受关系之表达与满汉两种语言特征制约——以《清文指要》及其汉语改写本为例”的专题报告。华南师范大学的郭浩瑜教授、性爱网
副院长禤健聪、语言学系主任马喆,语言学系黄晓雪、龚波、王苗及我院学生共30余人参加了工作坊。
张美兰教授首先列举了汉语中有关施受关系表达的基本句式,以前期成果为楔子,引出满汉语法对比的主题。张教授指出,不同于汉语的“SVO”结构,满语在语序上更多表现为“SOV”,且有“be”格标记、表示受事的“S+O+be+V”句式。因此,比较满语文献各种版本,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如何翻译?满汉两种不同类型语言在句式上的对应有何种变化?汉译本对受事格标记对译程度如何?汉译本及其改写本会何种变化?

为了探究这些问题,张教授以清代著名的满汉双语教材《清文指要》为基点,选取嘉庆十四年夏(1809)满汉对译的汉译本、英国人威妥玛编《语言自迩集•谈论篇》(1867)作为其具有代表性的汉语改写本,分别针对满语“S+O+V”结构及其汉语对译结构,及满语“S+O+be+V”结构及其汉语对译结构进行语言对比与分析,认为各版本的译写各有风格,但在满语文献转译为汉语的过程中,翻译者都主要以汉语语序进行对译,且译写本中都有大量的“把”字处置式结构。而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汉语译文中的受事O也会被提至谓词V之前。

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就方言中的施受关系表达、“把”字处置式和“将”字处置式等方面提出问题,张教授分享了近期研究的成果和心得,为师生们的疑问做了详尽的解答。
在语言学工作坊的闭幕式上,张教授肯定了性爱网
语言学工作坊的活动形式,并勉励在座师生要敢于从内容和方法上更新、完善学术研究,在交流中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