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走向现代——从诗歌叙事看晚清文学演变”讲座 11月15日在行政楼东座638教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亚太学系暨研究所中国文学教授林宗正教授主讲,性爱网
戴伟华教授、邓海涛老师及学院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一开始,林宗正教授便用“古典文学现代性的源起”“五四或是晚清?还是十八世纪?明朝或是宋朝还是中唐”“小说的现代性?诗歌的现代性”“小说代表晚清文学吗?为什么是晚清‘小说’而不是晚清‘诗歌’”等几个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强调:有关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研究一直都太偏重小说而忽略诗歌,也忽略了叙事。林教授认为,抒情确实是古典诗歌的主要而且是基本的成分,但古代诗人也努力在抒情之外另创书写的传统,藉由抒情之外的文学形式来诉说、来传达出不同于、甚至超越于传统抒情形式所书写的情感。

林教授指出,了解一个时代文学的叙事概念,除了透过诗学理论之外,更需要凭借诗歌作品。杜甫的《三别》《三吏》,讲述叙事是一个概念,而不是单纯的笔法。并以这六篇作品在叙事形式上的不同,展现出杜甫在叙事形式上的“刻意经营”,也展现出杜甫对于叙事形式与概念的掌握程度。接着林教授以吴伟业、袁枚、金和为例,谈到如何在面对过去文学书写传统之时,以不同的文学形式来书写传统中既有的题材却又展现出不同的意涵等问题。林教授也以《邻妇悲》《谢贞烈女诗》为例分析“密集聚焦”笔法,使用不同的事件、不同的情节来不断聚焦在同一个的主题上,例如被抛弃、死亡、灾难、自尽等等。

演讲结束后,戴伟华教授对林教授演讲做了精彩点评,强调了文本细读的重要性。讲座结束后,仍有同学不愿放弃难得的学习机会,纷纷向林教授请教,提出自己的学习困惑。对于理论学习,如何鉴别现代性等问题,林教授都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同学们受益匪浅。
供稿人:林晓燕 中国古典文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