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爱网

当前位置是: 性爱网 -> 性爱网动态 -> 正文

性爱网

性爱网

“媒体化与‘自我’的转变”性爱网 艺文讲坛第三十六期顺利举行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05-06 浏览次数:

2019年5月5日星期日下午,性爱网 艺文讲坛第36期在文新楼211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由文化领域国际知名学者、德国社会学学会传媒分会主席、奥地利克拉根福大学传媒系主任Rainer Winter(雷纳·温特)教授主讲,由性爱网 陶东风教授主持、高等教育出版社副高级编辑张淳博士进行翻译。本次讲座座无虚席,我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是由陶东风教授对温特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温特教授提出了本次讲座的两个重点,一是社会心理学中所关注的“自我”(Self),二是“自我”的媒体化,并提出了“媒体化如何改变自我的建构?”的重要问题。接着,温特教授通过介绍西方理论学家的观点来开展本次讲座,讲座主要由三个章节构成:“自我”的社会构成(Social Constitution of Self)、视听媒体化与自我(Audio-visual Mediatisation and Self)以及数字媒体时代与自我(Digital Mediatisation and Self)。温特教授首先解释了社会自我与社会互动之间的联系,然后分析20世纪最后几十年视听媒体化的后果以及21世纪的数字媒体化对“自我”转变的影响,探讨新媒体在带来创造性和解放的可能性当中的重要意义。

在第一个章节,温特教授通过介绍James、Mead、Blumer、Goffman等四位实用主义理论家的观点和符号互动理论,引出自己的观点是“不同的框架也会创造出不同类型的自我。”,温特教授认为,人的社会自我是由社会互动构成的。在本次讲座的第二章节,温特教授通过介绍波德里亚视听媒体化理论的观点是——认为在后现代的社会环境中,太多的图像湮灭了现实、麦克卢汉认为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不断模糊的观点、葛根(Gergen)提出的“过度饱和的自我”(即认为关系已经把我们淹没。)以及当代非常重要的理论家Denzin提出的“人生活在现实的交往中,人也生活在仿像中。”观点等四位理论家的重要观点来分析视听媒体化的后果。最后一个章节中,温特教授介绍了Sheery Turkle 由积极态度“认为计算机是文化程度的催化剂”(以《第二自我与计算机人类精神》一书为代表)转化为悲观看法“屏幕的真实代替了物理的真实”(以《一起孤独》为代表)。以及对Bernard E.Harcourt的观点和《暴露的(Exposed)》一书的介绍,得出在这个时代“自我”已经失控的结论。

 

最后,温特教授对本次讲座做出了总结,他认为:1、“自我”被贬低并受到威胁,但它并没有消失。2、媒体化研究不应该迷失自我。3、政策的支持对于防止“数字化暴露”有重要作用。4、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必须考虑新的主体化方式。并指出,“自我”必须发展它自己的暂时性形式以及“自我”必须展现出一种固执的艺术,并变得个性化,以破坏媒体化过程中对身份的数字化决定。

 

温特教授的讲座让在座的同学及老师都受益匪浅,讲座的结束并没有阻止同学们对“自我”的转变的主题的热情和好奇,参加讲座的同学们都积极向温特教授提出自己的疑问,温特教授也耐心一一回答。

 

讲座进行到尾声,陶东风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向温特教授表示感谢,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